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具有整體性好、剛度大和抗震性能好等優點,但也存在施工周期長、建造成本高、污染環境、制造噪音以及施工質量差等問題。而裝配式建筑實現了構件的標準化圖紙設計、工廠內規范化生產線式大規模生產、構件拼裝式施工、信息化管理及智能化應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質量,但是它又存在結構整體性、抗震性差的問題,為此鋼筋混凝土疊合樓板即采用預制和現澆相結合的結構形式應運而生。根據是否采用預應力可以分為預應力和非預應力,預應力包括預應力混凝土夾心疊合板、帶反肋的預應力混凝土疊合板、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疊合板和預應力混凝土鋼肋疊合板等;非預應力包括自承式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板等。預應力疊合樓板比非預應力疊合樓板具有更好的經濟性。預應力疊合板生產工藝及施工技術要點1. 預應力疊合板生產工藝流程模板的清理→疊合板主筋的安裝→預應力的張拉→鎖筋板的安裝→分布筋的綁扎→吊鉤的綁扎→洞口預埋件的安裝→相應標號混凝土的澆筑→鎖筋板的撤出→混凝土的蒸汽養護→預應力鋼筋的放張→拆模與剪筋→疊合板的堆放。2.2預應力疊合板施工技術要點2. 模板為保證疊合板的外觀質量,在混凝土澆筑前應保持臺面的干凈、無雜物,混凝土脫模劑除了應涂抹均勻外,還要涂抹到位,不要漏涂。3. 鋼筋一是預應力鋼筋間距應均勻,各鋼筋張拉應力的偏差應控制在標準允許范圍內;二是預應力鋼筋的張拉應力應控制在0~1.03σcon之間;三是預應力鋼筋張拉達到強度后,靜置10min,確保預應力鋼筋全部錨緊后,對臺座的每根預應力鋼筋實際張拉應力進行全數檢查,確保每根主筋張拉應力全部達到設計規范要求,填寫預應力鋼筋張拉記錄表,及時存檔,張拉應力允許偏差控制在±5%內;四是預應力鋼筋保護層厚度控制,統一采用20mm的馬凳進行墊設,每平方墊設數量不少于5個,確保預應力鋼筋在同一水平上,保證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五是均勻布置分布筋,疊合板的薄弱位置應加強、加密配筋。4. 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應經試配確定,試配混凝土標號應不低于C40,根據理論配合比進行試拌、調整,提出基準配合比,測定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制取規定齡期試件,確定終配合比。疊合板混凝土標號的確定應以同條件蒸養試件結束蒸養后再標養至28d的強度為準。為保證混凝土質量和勻質性,混凝土應以干硬性混凝土為主,澆筑過程中避免加水,澆筑時應用振搗棒充分振搗密實;疊合板各個方向的尺寸應控制在標準允許偏差范圍內;薄板表面應打毛或者設置劃痕,打毛或劃痕深度應控制均勻,不應過深或者過淺,一般控制在4~5mm;混凝土試塊應至少留置兩組,一組與薄板相同養護制度,待停止熱養護時,移動至標準養護室直至28d,用于28d強度檢驗。另外一組同樣是同條件養護,主要用于放張強度檢驗。5. 蒸汽養護混凝土澆筑完后,應保溫養護2~3h后再開始升溫,并按照不高于20℃/h的速率升溫至目標溫度,然后恒溫養護至設計時間。6. 放張、剪筋及預應力薄板模板配筋圖預應力鋼筋放張時,混凝土應至少達到設計強度的75%。預應力筋放張不能采用驟然切割的方法,即在受拉狀態下切斷,這樣做往往使構件端部受到沖擊力,也會出現水平裂紋。